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

“Mourning or Melancholia: Introjection versus Incorporation," N. Abraham and M. Torok.


N. Abraham and M. Torok. “Mourning or Melancholia: Introjection versus Incorporation,” The Shell and the Kernel: Renewals of Psychoanalysis. Chicago & London: The U. of Chicago P, 1994.

「我們吞食自己所失去的愛戀客體,這意味著,我們拒絕哀悼〖自註:因為哀悼意味著承認失去〗...。合併/併入就是拒絕向內投射失去的東西(?)。

以文字填充空虛的嘴巴,就是內投射的初始形態,因為〖在主體的心目中〗文字可以代替母親的存在。失落的客體〖母親〗以及空虛的嘴巴,都化形成文字;將慾望、痛苦、狀況都內投射,意味著將他們都以語言疏導進空乏之嘴的共有狀態。

這也是為什麼,如果你以象徵的方式來看的話,食物的攝取會成為內投射的狀態:在口中,由食物至語言的通行,假定了「以『自我認知客體(是主體還是客體?)缺席』取代『客體存在』」這種成功的替換。語言以再現補償了缺席,以「象徵性形態給予存在」的方式補償了缺席〖面對缺席,主體利用語言文字塑造了象徵性地「存有」〗,也因此語言只能在「空乏之嘴的社群」中被理解與分享。

而內投射introjeciton與合併吞入incorporation最大的差異,則出現在文字無法填補主體的空缺,而想像因此注入嘴中的時刻。在合併通入incorporation之中,「曾經失去過愛戀對象」這個事實會被否定;吃下屍體殘骸這個行為,象徵著內投射失落客體的不可能性,以及這個失落已經發生的事實。不能說的話,無法召喚的事件場景,不能落下的眼淚——任何事物都會和造成失落的創傷一起被吞嚥,被吞嚥、並且保存。

無法表達的哀悼在主體之中樹立了一個秘密的墓穴,自那些話語、場景、情感的記憶中重建,以及與失落的客體相關的人事物,都被活埋在crypt之中。

合併吞入incorporation幻想最重要的面相,不在於它對食人階段發展的指射,而在於其對於象徵譬喻性言語的廢除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